
为什么很多媒体人都有这个毛病?专业素养不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媒体人长期以来都觉得是掌握流量和舆论声量的一方,企业每天关在自己家里“闭门造车”,哪有自己通晓“天下事”?因此总忍不住想指点一下对方。但凡听过德鲁克的“圣经”-----管理是一门实践,也不至于如此激情露怯。
当然,被企业家指出来毛病不可怕。更可怕的是媒体的逻辑这两年已经变了。我在2022年底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泛营销媒体没有未来》,曾经提到“而营销生态的愈加复杂,和信息过剩的媒介环境让他们在每个领域里都显得平庸了起来。曾经,大家需要一个展示行业全貌的媒体,如今他们的分散却成了不专业的体现。在未来,圈子将越来越多,圈层壁垒也将越来越厚,企业也需要的是更聚焦、垂直和深度的内容。而行业需要的也不是一个大而空的媒体,更需要的是专业的研究者,有调查和研究能力,把他们的经验挖掘出来,并体系化输出。”
如今我的判断已经得到很多实例验证。去年很多企业纷纷削减市场部的营销预算和市场部门人力预算,把一些企业内部业务外包出去。大家体感上能直观看到的就是“营销自由人”越来越多了。但我只料到了形势的变化,没想到大语言模型让AI技术实现了飞跃式发展,AI从“旧时王谢堂前燕”,迅速“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今如果谁还没有用上ChatGPT和用过几款生成式AI工具,那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了。
而且大语言模型和生成式AI带来的不单单是对个体工作效率的赋能,更重要的是还能实现很多流程的自动化改造。曾经,白领工作者觉得自己和蓝领工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后者是标准化流水线的一员,而自己是无法替代的非标脑力及创意执行者。但今天,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革。AI逐渐可以自动化执行计算机系统里的各项任务,并且随着算力越来越强,能力也越来越大。我们曾经采访过的Zion创始人&CEO 蒋耀锴就曾表示“企业里收入在
4000 到
7000 元之间的人的工作内容往往都是进行知识搬运和简单判断。这些工作的核心特点是——需要一定程度的机械化和灵活性。过去,完全机械化的工作可以用一段代码直接解决,灵活性工作只有人才能提供,但现在有了
AI,完全能以极低的成本替代这部分人的工作。”
AI能取代一部分junior员工的工作只是其中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可以复制企业资深专家的能力和经验,并将其嵌入到企业工作流中。过去,由于人力资源和成本等问题,很多任务无法安排最资深的人来执行,但现在有了AI,已经找到了解决途径。很多经验性的知识可以利用大模型和AI Agent通过自动化流程将员工行为进行数字化管理,之后可以进一步再用机器学习或者大模型的能力进行结构化总结提炼。
近几个月,国内AI Agent领域新公司、新产品层出不穷,很多技术实力过硬的企业都融到了资。钉钉这两天也发布了类GPTs相关产品,其他大厂肯定也蓄势待发。AI驱动的流程自动化势必是2024年所有先进行业和先进企业都追逐的转型机遇。
说完AI,再说媒体。以前企业需要媒体是有品牌预算,要做branding的声量。但如今大多数企业都是勉强度日,已经暂时没精力去管跟业绩不能直接挂钩的东西。一切部门都要围绕客户和业务。虽然市场部人这么多年在给自己争口气,辩解自己不是只会花钱的部门。但显然市场部依然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媒体曾经是企业市场部的外延,如今也不得不深入企业内部,直接为企业提供业务结果相关的服务内容。

媒体无论是能力和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的转型是2024年摆在所有媒体,尤其是ToB行业媒体的一个现实困境。当你作为一个媒体人却逐渐跟不上AI时代的各种变化,当很多咨询公司、服务商、KOL内容能力变得也越来越强,当客户不再需要看起来“无效”的品牌发声,等等问题摆在媒体人面前,媒体人该如何找到下一步解法?
当然,多重夹击下面临失去工作机会的ToB市场人的能力该如何重塑,也是2024年,我们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
独到科技张文浩:AI引领消费者互动潮流,智能科技打造个性化无缝体验|未来AI谈
卓尔数科徐涛:AIGC企业的成功在于对细分行业的业务理解 | 未来AI谈
悠易科技李旸:未来AIGA,从Automation到Marketing Agent的进化之路| 未来AI谈
Convertlab王琤:整合AI技术,驶入MarTech 2.0时代:企业的必经之路 | 未来AI谈
元空AI Davis:Data、LLM与AI共舞:引领MarTech新范式革命|未来AI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