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围绕推进农民工向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完善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加强统筹协作和政策支持、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力推进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宁波市建立建筑劳务产业园工会联合会、推行实名制管理“一码通行”、以建筑服务产业园助推建筑劳务集聚发展三项做法入选。
浙江省宁波市建立建筑劳务产业园工会联合会。结合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特点,先后成立9家项目工地工会,常态化开展微党校、关怀慰问、政策咨询、公益法律援助、技能比武等活动,2022年园区举办各类活动50余场,惠及人数超5000人次。开展“惠民工·小候鸟行动”,举办针对建筑工人子女的夏令营,让来自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河南等地区的建筑工人子女享受丰富多彩的暑假。
浙江省宁波市推行实名制管理“一码通行”。构建以“甬建码”为数据基础和信息中枢的人员信息体系,对持码建筑工人的个人从业信息和生物识别信息一码集成,按需共享至全市各项目部和用工单位,让工人无需重复录入或频繁掏出手机亮码。同时将工作轨迹、技能培训、招工用工等各类业务系统数据统一集成到“甬建码”,对工程建设相关人员的监管实现了“有码可依”。
浙江省宁波市以建筑服务产业园助推建筑劳务集聚发展。围绕“总部高地、生活培训基地、生产工地”的“三地”建设方针,构建“1+2+N”即“一个建筑服务产业园,建筑产业工人基地和宁波市技术工人培育基地、N个工地”的发展载体,搭建“党建引领、政策扶持、法律援助、工会服务、发展共享”五大平台。2022年5月,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被命名为“浙江省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为政府、企业、职工三方搭建桥梁、聚集资源,为建筑劳务企业转型提供保障。截至2023年底,共有36家建筑劳务企业入驻,覆盖建筑工人8万余人,培训建筑工人超10万人次。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