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中国制造”国际展会大秀实力
2023-04-20 03:09  浏览:235

中国工业的发展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4月18日,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出炉。其中,一季度中国工业实现平稳增长。据官方数据,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3个行业同比保持增长,增长面超过五成。与上年四季度比,20个行业增加值增速回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绿色产品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绿色化转型态势持续。

今年以来,我国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稳增长政策持续显效,市场需求回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恢复。各展会接续搭台。经历三年疫情考验,各行业的中外企业渴望在经贸会展上重逢,进而通过合作与创新,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供应链,实现双赢。

德国汉诺威工博会恢复举办

中国企业闪亮登场

当地时间17日,被誉为“世界工业贸易晴雨表”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正式开幕。由于疫情,2020年的博览会被取消,此后两次规模大为缩小,今年是规模恢复到以往水平之后的第一届。

本届展会主题为“工业转型—创造不同”,吸引了全球约4000家参展商,比去年增加约六成。

据介绍,今年的参与者更加国际化,尤其是中国公司和访客参展意愿和兴趣浓厚。

据统计,参加今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中国企业大约700家,净展示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中国移动、中国海尔、特变电工、大族激光、东华链条、宝光电气等国内知名展商纷纷亮相。海尔旗下的卡奥斯COSMOPlat作为唯一参展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展区与微软、谷歌等国际企业展位相邻。

目前,虽然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但是中国仍然快速发展,自主发展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并且在未来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可以说,汉诺威工博会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制造”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在中国制造飞速发展并向中国“智”造持续迈进的过程中,汉诺威工博会本身对中国企业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早在2017年汉诺威工博会上,中国参展商和参展面积就占据了德国境外展商第一的位置:约1300家中国展商将自己的最新技术和应用带到了德国,中国的参展净面积达到22000平方米。

德国专家认为,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企业应该像IT企业那样,在与外部合作伙伴相处中具备更加协作和开放的思维。制造业企业与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生态系统进行更多的互动非常重要,这关乎供应链、创新和效率。

国内工业展会陆续官宣

展现“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成果

据报道,第二届成都工博会将于4月26—28日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行。本届成都工博会沿用“工业引领,赋能产业新发展”主题,开设七大展区,持续聚焦工业自动化、数控机床与金属加工、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工厂)、新材料、节能与工业配套等重点产业,预期展览规模6万平方米,汇聚全球参展企业650家。并将有20余场配套活动,围绕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绿色新材料、强链建圈等产业热点展开。

其次,2023上海工博会(即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9月19至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将设9大专业展,规划面积28万平方米,预期超过2600家展商参展。

上海工博会自1999年开办以来,在汇聚新产品新技术的同时,中外企业纷纷借此平台寻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尤其是很多国际巨头,几乎是年年赴会、满载而归,今年特殊时期的中国工博会,更将让参展商看到“中国制造”的韧性,

2023中国(重庆)国际工业博览会将于2023年11月17-19日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据悉,上一届重庆工博会展会面积达到40000平方米,参展企业500家,专业观众4000人次。展会覆盖西南、华东、中原市场,是服务于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全产业链的一站式会展平台,涵盖了智能工厂、汽车制造、动力传动、智慧物流、数控机床、金属切割、工业机器人、工业装配自动化、工业传输、机器视觉、3C电子等领域,直接并全面服务于智能制造行业从源头到终端的整条产业链。

展会的举办可以充分发挥服务国际国内贸易、促进联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今,全球会展业逐步从停摆走向重启,会展服务将为经济复苏和全球合作增添动力。



【版权声明】除了注明文章来源之外,《环球博览》发布的文章皆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署名并联系我单位 ;违规转载必究。


扫二维码加入「环球博览群」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