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玩具
做好古法炮制,守护好世代相传的老工艺
2023-08-22 23:06

炮制,又名炮炙,“炮”字念第二声,这是专门对于中药材加工制作的一个词汇。

首先我们说说为什么会有药材。

天地通于一气,世间生命都是由气组成,不同的气的原料组成了不同的生命体,阴阳二气的万般变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人吃食物,本质上是食它们的气,《黄帝内径》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是我们的先祖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的我们常吃无害的食物。而食材和药材的边界,并不是很明显,有很多的交织,所以有一个词叫药食同源。

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里,首次把药材分成了上、中、下三品,“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在上品药中,经常会有“久服轻身,不饥,延年”等用语,这是因为这些药材的气有益于我们身体的气,可以做为我们平时养生延年之用。无毒的上品药我们理解,那为什么还会有有毒的下品药和部分有毒的中品药呢?这是因为作用不一样。我们一听到药就觉得是治病的,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上品药就是在我们身体没有疾病的状态下,来增益我们的精气,下品药和部分中品药主要是在我们疾病状态下帮助我们治病的。为什么药有毒还能治病呢?因为身体有病说明我们身体的气已经偏了,用有毒的有偏气的药材,来给我们的身体纠偏,这叫以偏纠偏。生病时身体的邪气就像是敌人,用药如同与敌人作战的兵器,药有毒如同兵器要有刃,如果兵器没刃,还怎么打仗呢?但如果身体疗愈了,就不能再用这些有毒的药了,就像战争胜利了要刀枪入库一样。

说完了药材,我们再讲讲为什么要进行炮制。

药材炮制的目的,或者是纠正药材的偏性,或者是降低药材的毒性,或者是增强或减弱药材的药性,或者是改变药材的一些形状,使之变得更好储存或者制药。总之,药材炮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能更好的用药,达到更好的效果。《黄帝阴符经》中讲“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中药炮制是很好的天人合发的例证。

几千年以来,古人总结出了非常丰富的炮制方法,具体有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熬、烧、研、锉、捣膏、酒洗、酒煎、水浸、汤洗等,总结起来主要有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和其他制法五大类。

为什么要遵循古法呢?

古法炮制是世代相传的炮制技艺,凝聚了无数贤才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历史的路前人已经走过了,有过无数次的失败和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很多代人的智慧结晶。

就像要去一个目的地一样,错路和弯路已经走过了,前人已经总结出了最快捷便利地到达目的地的路径,我们只要照着这条路走即可顺利到达目的地。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好好地继承这些完善的理论和宝贵的技艺遗产,这是古人留下的中医药文化中非常宝贵的一部分。

古法炮制在现代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个一切讲究效率和效益的时代,古法炮制的生存堪忧,因为传统的古法炮制工艺一般费工、费时、费力。这时有人要问了,现代科技如此发达,就不能结合一下吗,运用科技提高效率、减少人力同时能达到效果。当然能结合的地方是可以结合的,我们要遵古而不泥古、守正同时要创新。但是很多炮制讲究天人合发,人力与天时相合,比如在古法九制当中,讲究节令和天气,能做炮制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柴火九蒸、日晒夜露,这些工序是科技所代替不了的,也必须以人力来完成。现代车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在某些物理值上和古法是一样的,但现代科技和中医文化理论是不同的,比如对于水火、阴阳、精气等,现代科技无法检测出具体的数值。所以,古法炮制与科技只能部分的融合,在关键核心的炮制工序上,科技无法取代也不能取代。

未来,古法炮制的传承不能局限在少部分老药工手里,更不能停留在一些展览馆里,要想让古法炮制工艺代代传承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首先需要更多的人学习中医和中医药文化,从理论基础上理解和认可中医药,然后就是让更多的人使用古法炮制的产品,从亲身体验来验证古法炮制产品的良好的效果。只有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强烈认可和赞扬,古法炮制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并能传承不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