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
安阳纺织历史回顾7:安阳针织厂
2023-08-22 19:40

安阳针织厂是解放初期的针织生产合作社发展起来的。
19529月由王宾、董庆录、靳子运在御路街三间民房内,组成了针织合作小组,当时仅有手摇织袜2台,资金30元。同年11月底与小手工业者郭恭田合并,迁到铁狮口街挂出了“针织生产合作组”的牌子。人员发展到15人,手摇织袜机7台,染色1口,工房5间、主要产品是袜子,董庆录任组长,王宾任会计。
1953年秋,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合作小组转为针织生产合作社,社址在北大街105号,租赁民房27间。人增加到20余人,有5人组成管理生产的理事会,3人组成监督生产的监事会,郭恭田理事会主任,王宾任副主任,董庆录任监事会主任。另外还设有1个专职会计,1个专职保管,合作社规定每15天休息1次。
1954年下半年,安阳市人民政府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个体针织行业中组织了个针织生产供销社。它的组织形式是集中领导,分散生产。原料由社里统一购买,按各户的生产能力,分配原料,各家把生产的产品送到社里统一销售。当时全社共有人员120人,有手摇织袜机40台,背心机20台,横机15台、花绳机8台。主要产品有袜子、背心、花绳带。
1955年针织生产供销社人员发展到150人,为更好地组织生产,划分了2个织袜小组,1个花绳小组,1个横机小组,1个漂染小组。同年下半年转为针织生产第合作社。1956年初,针织生产第一合作社同针织生产第二合作社合并为针织生产合作社。合并后人数为199人,设备有手摇织袜机50台、背心机20台、横机15台、花绳机8台、手套机1台、缝尖机1台,共95台。主要产品有棉线袜子、背心、花绳、手套等。
1957年初,经安阳市人民政府同意,合作社在豆腐营购地60亩,工人们利用业余时间,经过半年的艰苦施工,建新厂房500平方米,办公室、仓库等300平方米。接着全社开始一边生产、一边搬迁。年底,经安阳市人民政府验收批准,安阳针织合作社转为安阳针织第一合作工厂。
1958年,由于生产的逐步发展,现有设备已不能适应需要,该厂从外地引进5台檀木罗纹织机,1台大罗纹织机,5台电动开式织袜机,下半年又从上海购买了B式高筒电动织袜机23台。一年内增加了电动设备34台,使合作工厂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半自动化方向发展。由于生产发展迅速,1958年下半年,经安阳市人民政府验收批准,正式转为地方国营,厂名为地方国营安阳针织厂。
同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安阳针织厂支部,共青团总支委员会和工会等组织。1958年地方国营安阳针织厂人员发展到1300余人,总产值185.9万元,主要新产品袜子产量达到126万双,设备有织袜机190台,缝尖机10台,手套机、背心机、腰带机少量,共220台。主要产品有袜子、腰带、背心、手套。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