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大家对于饮食的重视程度。但是人们又很怕“病从口入”。因此,人们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是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
在众多的食品加工工艺中,辐照技术逐步映入了大家的眼帘。而对于谈“辐”色变的我们来说,辐照食品能吃么?
01 辐照食品是什么?


出现在辐照食品外包装上的辐射食品标志
02 辐照食品和放射性食品的区别是什么?

 放射性食品通常是指在核事故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在食品内大量的堆积进而使食品被核污染,而人类食用了受到核辐射污染的食品后,放射性污染物质不能及时地代谢出体内,便会积蓄在体内各个器官中,从而患病风险大幅提升。
由此可见,放射性食品是不可以食用的。而辐照食品通常是受到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监督,采取严格的食品安全性的评估机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辐照达到延长食品保存期,杀害食品表面有害物质的目的。辐照食品没有放射性污染残留。由此可见,辐照食品和放射性食品是完全不同的。

03 辐照食品安全吗?

对于任何新的食品加工技术,人们首先关注它的安全性。而辐照食品所采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光是名字就让消费者害怕。
其实,放射性同位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食物中天然存在着有一定的放射性。我们之所以不去关注,是因为放射性的量非常小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辐照食品的过程中,食物并不与放射源接触,也就不会被放射源污染。再加上辐射强度是被严格控制的,即使是经过操作范围内的最高强度处理,食物得到的放射性,大约也只有天然放射性的二十万分之一。

研究表明辐照加工是一种“冷处理”,它不会显著地提高被处理食物的温度,也不会像化学处理一样留下有害的残留物。另外,处理之后的辐照食物能立即被运输、储备或者立即进食。伽玛辐照过的食品不会因辐照而存在放射性污染,因此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
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伽马射线,用放射性同位素钴60或者铯137产生。这种辐照的方式,也被证明是安全的。
由此可见,辐照处理后的食品在安全上可以放心。
04 辐照食品会损失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吗?

当今社会,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辐照食品的营养物质会减少吗?
食品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类、微量元素、矿物质等。而食品中营养物质与保存条件,辐照剂量等息息相关。
对于目前所采用的辐照方式,由于辐照的穿透力强,且辐照剂量低、不会造成食品自身的温度的变化,因此研究已表明辐照前后食品中相对稳定的蛋白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基本保持不变。但是由于维生素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且不同种类的维生素对于辐照的敏感性不同。
研究表明,维生素 A、B1、C、和 E 对辐照相对敏感,因此较易分解,但是此类维生素更不耐热,因此相对于热灭菌,辐照作用的食品维生素维持的更好。可以通过冷冻条件的食品辐照来将维生素的损失降至最低。
所以,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原子能机构的联合专家委员会等机构的结论是:辐照食品对营养的影响,不会达到对个人或者人群有负面影响的程度。
05 辐照食品发展前景

在技术上,辐照食品已经非常成熟,成本也并不高。从监管上,世界上40多个国家都批准了辐照用于处理多种食品。
比如中国早就批准了辐照用于处理:熟畜禽肉类、花粉、干果果脯类、香辛料类、新鲜水果蔬菜类、猪肉、冷冻包装畜禽肉类、豆类谷类及其制品等八大类食品。
但是,它的实际应用其实并不多,每年世界上用辐照处理的食品总量只有几十万吨,相对于全球每年的食品总产量,这个量实在是很少。
主要的障碍来自于消费者的抵触。出于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法规要求经过辐照处理的食品必须进行标注,而“辐照”二字,足以吓退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市场上,只要有一部分消费者抵触,商家就会倾向于避免使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辐照食品的允许辐照剂量与其他国家相比较低,仅使用了低剂量和中剂量辐照技术。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食品经过辐照后可以使99.9%常见的以食物为载体的病源菌失去活性。此外,低剂量辐照处理不会导致食品营养品质的明显损失。
只要辐照处理过程符合国家规定,那么辐照食品对于人体健康不仅没有影响,卫生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还减少了防腐剂的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