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塑胶
侨说实践丨化工学院——争当“河小禹”  共建“幸福河”
2023-08-12 21:57  浏览:15

实践背景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小禹”护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广泛动员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实践在青年成长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化工学院晋江感潮河段的水质调研与保护暑期社会实践团以环境系本硕学生为主要成员,在专业老师胡恭任教授的带领下,以晋江感潮河段为实践活动的研究地,深入生态河流调研,将学术研究做到田间地头。

实践过程

晋江是福建省第三大河,发源于福建省中部戴云山,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干流河长182公里,沿程流经永春、安溪、南安、晋江、鲤城、丰泽等县(区)市。晋江上游有东溪和西溪两大支流,两支流于南安市丰州镇井兜村双溪口汇合始称晋江。晋江干流从双溪口流经丰州进入鲤城区,经北峰、浮桥、市区、东海,在东海镇浔浦村流入泉州湾,全长29公里,其中从南安市金鸡拦河闸到入海口为感潮河段,长度约20公里。晋江是泉州市第一大江,下游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福建省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资源对于晋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

曾几何时,水源贫乏、旱时无水、雨季汪洋、流域污染、泥沙淤积……水问题也困扰着晋江流域。这些年来,泉州市做足“水文章”,破译一组组“水密码”,克服一个个“水问题”,写出“城市与水”的“醉美”篇章。因为水,泉州的城市功能、城市品位、人气指数、人居环境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由此可见“水”对于泉州市的重要性。

本次实践的主要任务是实地考察晋江感潮河段的水质情况,检测该河道的水体及沉积物情况,宣传环保知识,助力构建美丽中国。

团队出发

本次实践从7月9日开始,到7月12日结束,四天内进行了长达27公里的水样采集。实践团成员通过两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出发,居住在晋江的同学打车到达,住在学校的成员通过乘坐动车前往,于每日计划的水样采集点附近会合。

样品采集

本次实践的任务是对金鸡拦河闸到滨海公园之间的河道水质进行检测,完成了多个采样点的样品采集。

实践团在胡恭任老师的带领下,用脚步丈量整段河道;在不同采样点处用仪器对河流沉积物进行现场检测,并采集水样及河流沉积物带回实验室检测。通过得出的实验结果,用详实的数据判断了河流专项治理取得的成效。

一路沿江而下,实践团也观察到了晋江河流的整治成效,河口附近并未看到垃圾的出现,河道附近的设施齐全,风景怡人,绿化做的也十分不错,由此可见“河长制”的治理成效非常到位。

问卷调查

根据之前对河流状况的初步了解,实践团成员设计了合理的问卷,选择了人流较密集且具有代表性的北滨江公园河段展开了走访。同时,实践团在实践过程中也对游客、商户及当地居民的采访。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他们对河流多年来变化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度。通过这些了解河长制的影响程度,也激发他们护河爱河的热情。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通过本次调查,实践团发现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会关注河流生态保护,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民群众都表示水环境保护能够改善生活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大部分群众表示通过本次的问卷对水环境保护更加感兴趣了。

实践感受

社会实践的调研活动圆满结束,调研的过程虽略显辛苦,但收获满满。实践团队成员都表示会加强护河宣传,提高同学、家长生态环保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护河,自觉参与到保护母亲河,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深入推动“河长制”工作开展,用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争当河湖的保护者、生态文明的宣传者、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付诸行动。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以更丰富、更深入、更具实践性的形式,引导“河小禹”树立绿色文明和生态环保意识,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绿色低碳生活的模范践行者、生态环境保护的不懈奋斗者,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在全社会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号召大家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实践团成员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凝聚广大青年的青春力量,与现实紧密结合,以田野为画卷,用永不停歇的双脚丈量祖国的壮丽河山,不断践行“保护母亲河,有我河小禹”的铮铮誓言!

【End】

-共青团华侨大学委员会网络新媒体中心-

来源|化工学院
校审|林璇 廖宜宸

监制|龚昌健 李倩茹

指导|蒙冬英 张立鹏 谢伟昆 杨恒 

投稿邮箱:xtwxmwx@163.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