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天然石墨产业,鸡西做了什么?
2023-08-12 21:43 浏览:23
在鸡西恒山石墨产业园区里,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一台台满载石墨制品的装载车鱼贯而出。作为“中国石墨之都”,鸡西丰富的石墨资源、优越的石墨品质、雄厚的产业基础,铸就了一条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崛起之路。鸡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鳞片石墨蕴藏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矿物量7485万吨,大鳞片晶质石墨占比50%以上。资源埋藏浅,易开采、好分选、理化性能稳定,工业利用价值高。鸡西市工信局四级调研员李威介绍,“在此得天独厚的背景下,我们坚持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新产品研发,不断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努力做长做粗石墨产业链。现有石墨生产企业66户,全市年处理石墨矿石能力750万吨,精矿粉产能62万吨。”鸡西市工信局原材料科科长寿禹亮说,鸡西规划建设了以恒山和麻山为主的石墨产业园区,达到“六通一平”标准,成熟完善的配套设施,满足了企业发展的各项需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优质企业落户鸡西。世界第一的负极材料生产商、供应商——深圳贝特瑞公司,先后在鸡西建设了麻山负极材料产业园、超碳公司,恒山长源矿业、龙鑫碳素等企业,形成了以负极材料、高纯石墨、超级活性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为主导的系列化深加工产品。全球最大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与国内排名前列的电动汽车供应商——北汽集团强强联合,成立了中建材黑龙江石墨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从采选、提纯到球形石墨、负极材料等规模化产品集群。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以技术为载体,建设了国内首套智能化选矿工艺生产线,成立的5家分子公司瞄准鸡西石墨特性多元发展,依托哈工大、黑科技、沈阳盛世五寰等研究机构的技术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从石墨采选向蓄能材料、密封材料产业链下游产品不断拓展。香港浩市集团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超硬研究所、黑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院联合,组建了“中乌碳晶体重点联合实验室”,突破了国内15克拉大粒径人工单晶体技术瓶颈,实现了规模化量产。此外,在备受瞩目的石墨烯材料上,鸡西引入了上海多凌、上海利物盛等企业,陆续建设了石墨烯粉体、纺织前驱体、散热膜、金属复合体材料等项目,形成了石墨烯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资源得天独厚,大企业强势赋能。鸡西已初步形成了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传导材料、石墨烯材料、耐火材料、尾矿综合利用和石墨机械制造等8个产业链条,有高纯石墨、石墨纸、负极材料、高品级钻石、石墨电极、石墨烯等25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产能61.5万吨。2022年,鸡西全市石墨精矿粉和制品产量69万吨,产值50.1亿元。今年6月,2023中国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鸡西举行。来自国内石墨行业的学术大咖和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石墨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讨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和共性问题,交流分享有关工艺技术成果,分析研判石墨市场供需信息,进一步加快石墨资源集约节约有序开发,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做大做强石墨产业链条,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及石墨材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益民对鸡西石墨产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指引:“我个人认为,鸡西首先应该是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重视不可再生资源的禀赋,尤其是要保护大鳞片石墨资源,其次瞄准新的应用领域,做一些技术的储备和产品的研发,同时避开以原料为主体竞争的市场赛道,重点放在细分的应用领域,发挥我们资源优势,重开赛道。挖掘高价值的应用领域,提升石墨的资源利用价值,从而加速高质量发展。”“这个论坛搭建了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望远镜’和‘显微镜’,让我们听到了专家对宏观政策的解读,提供了新的技术成果,让我们在后续的发展中明确新方向,开拓新视野,为我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很好的助力。”中建材黑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锐在参会后感慨很深。石墨产业作为高科技朝阳产业,是现代工业与军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核电领域的关键资源。近年来,鸡西把石墨新材料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主导产业来打造,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全力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