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详细分析各类主流平台掀起跨界布局短视频热潮(组图)
2022-12-21 23:04  浏览:285

编者按:短视频是视频的一个分支,最早产生于美国的网络社区软件Viddy,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即可将拍摄的视频剪辑成为30秒钟短片并上传至网络社区。自2016年起,短视频平台在国内迅猛发展,在培养了大批原创性内容生产者的同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信息消费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并深刻影响着网络环境和舆情形态。法制网舆情中心(ID:)详细分析了近期发生的多起热点事件,揭示短视频在网络舆情发酵和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为政法机关深入认识网络生态、准确预判舆情提供参考。

短视频发展特征分析

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短视频在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凸显,对互联网生态的影响更为直接。

1. 各类主流平台掀起跨界布局短视频热潮

随着媒介技术从4G向5G迈进,云计算、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新技术与产业发展的紧密贴合最近网络热点话题,融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的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参与到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中来。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4月底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占网民整体的85.6%。短视频发展一路高歌猛进,活力日益彰显,吸引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和主流媒体入局。其中,短视频与社交媒体有着天然的融合属性,一边是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巨头试水做社交,一边是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巨头跨界短视频。主流媒体方面,典型代表如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分别推出短视频平台“人民日报+”、“央视频”APP,以及上海广播电视台的“看看新闻Knews”、《新京报》的“我们视频”等。

2. “10亿+日活”基本盘奠定流量基础

目前,国内居于头部阵营的短视频平台主要有微博、微信、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资讯类客户端;抖音、快手、微视、西瓜视频、梨视频等短视频直播应用以及B站等二次元弹幕网站。其中,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后,抖音、快手已然占据头部的“双峰”地位。据抖音发布的官方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月5日,抖音日活跃用户数量(以下简称“日活”)已突破4亿;据快手官方报告显示,2020年初快手日活已突破3亿。而基于庞大用户群的微信视频号,自开放注册后在极短的时间内日活就突破2亿。“两超”加上“多强”,短视频总日活已经超过10亿,成为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要力量。

3. 主流用户群体向青少年和农村倾斜

一是青少年群体。伴随网民的年轻化,短视频从一开始出现就受到青少年的青睐。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分析指出,短视频文化三大特点,即片断性、表演性和互动性,契合互联网青少年文化的重要需求,成为青少年文化重要的展示空间和互动空间。目前,青少年用户已经成为各大短视频平台上数量最庞大的主流群体,由此衍生出用户沉迷、不良内容等影响青少年成长的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二是农村群体。随着短视频用户不断下沉,抖音、快手、西瓜视频等应用在农村覆盖面较广。《半月谈》采访调研发现,短视频正成为农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部分群众茶饭、工作之余都会打开短视频软件,部分农民还热衷于用短视频记录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快手短视频中农村题材占了绝大部分内容,因此被打上“土味视频”“低俗媚俗”的标签。

短视频舆情风险研判

与图文信息相比,短视频更加深度嵌入社会生活,在各种平台巨大用户群体的加持下,给网络舆情带来新的表现形式。但是,短视频本身的碎片化、不完整、低门槛等缺陷,一旦叠加自媒体过度娱乐化、流量至上、内容色情低俗等乱象,也会诱发舆情风险和隐患。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1. 舆情发酵的新“策源地”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在“随手拍”“行走拍”十分普遍的移动端时代,短视频的现场感、即时性以及连续性,使得网络信息的可信度得到有力“背书”,因此,短视频成为网民表达关注和诉求的主要方式,网络舆情由此爆发。如广西一视频博主发布视频称容县一精神病男子“锁妻”十余年,在微博舆论场引起轩然大波,公安、民政等部门即使介入处置也难免网民的“口水”围攻;抖音用户曝光江苏连云港一法院贴错执行人地址,面对当事人电话投诉,工作人员态度蛮横、拒绝道歉,惹来网民追打。

不容忽视的是,个别短视频用户通过编造、嫁接等手段制造“假新闻”“假舆情”。典型如贵州威宁的“虎啸龙吟”闹剧,7月2日,抖音、快手等平台有人发布短视频称,威宁县秀水镇大山里出现“龙叫”,经过一些短视频平台上的炒作,该消息由线上蔓延到线下,引发了省内外每天有数千人去凑热闹,当地政府为此不得不设卡劝返。经当地公安机关调查发现,4名违法者将事发地视频添加类似所谓“虎叫”“狼嚎”等恐怖音效,同时附带“秀水鬼叫”“听鬼叫黑死人”“叫了我都不敢听了”等文字内容在多个短视频平台传播。此外,如抖音上一段“女孩考上清华后跪谢父母”视频引发争议,各类短视频平台上层出不穷的“摆拍视频”“假监控视频”问题也亟待进入平台管理者和监管部门的视线。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2. 舆情传播扩散的“主渠道”和“助推器”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高考话题作文热点预测_最近网络热点话题_热点社会话题评述

短视频平台对舆情的传播、扩散、放大作用主要体现为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指舆情事件在某个短视频平台出现爆炸式传播。这与信息传播权利下移有关,网络的去中心化意味着更多网民都是潜在的信息扩散出口,而短视频平台巨大的用户数量恰好能够为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提供基础。一旦出现突发的、影响力大的事件,网民对信息获取的渴望变得尤为迫切,导致短视频平台上的信息出现井喷式增长。

另一种情况是跨平台传播,舆情热点的传播路径更多的是跨平台、多平台的,既有传统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剪辑加工,也有社交媒体与短视频平台的联动传播,其结果就是一个热点事件同时成为多个平台上的热门话题,舆情也愈加复杂、充满变数。

第三种情况是,舆情由短视频平台发酵,在其他平台扩散后升级。典型如黑龙江初中生“钟美美”在抖音上模仿老师走红网络后,疑似其被约谈、视频被下架的消息在微博、微信、知乎、豆瓣等社交媒体上传播,不但刺激了模仿视频的进一步传播,也将“钟美美”系列话题推上微博热搜,引发舆论热议如何对待孩子使用短视频问题。

法制网舆情分析师建议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表明,短视频已经成为舆情发酵与传播的“标配”,将总体舆情的传播速度、烈度以及复杂程度都提升了好几个量级。对于舆情处置部门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短视频的介入为新媒体生态内的网络舆情规律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想要及时发现、对冲敏感信息,相关部门必须尽可能多地进驻各大短视频平台,这在实践中具有较高难度。机遇在于,对于覆盖如此庞大的群体来说,政法机关或政务部门做好传播引导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年6月份,湖南浏阳一名街道干部宣传禁毒工作最近网络热点话题,经过“浏阳日报”抖音号剪辑发布后,短短30秒的禁毒短视频播放量达1.4亿次,成为禁毒宣传的“现象级”产品。面对由短视频引发的负面网络舆情,法制网舆情中心(ID:)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为相关部门处置应对提供参考。

1

提高舆情敏感意识 迅速响应妥善应对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爆发速度在加快,涉事部门的响应速度也必须跟上步伐,甚至要与谣言传言进行赛跑,官方只有快速提供有效信息,才能尽可能压缩负面情绪的发酵与传播的空间。因此,在短视频舆情大面积发酵之前,相关部门需迅速响应、妥善应对,防止信息向其他平台扩散,造成舆情升级恶化。此外,从源头管理角度来说,各地政府部门需在日常工作中加大对短视频平台的关注,增强自身对网络敏感信息的感知和发现能力,为后续工作争取主动权。

2

联动公安网信部门 及时阻断有害视频传播

记录事发现场的短视频在网上热传,不但能够激起围观者的共情心理,凝聚谴责违法犯罪的共识,同时它像一把“双刃剑”,也会给受害一方带来二次伤害,甚至影响办案机关工作。在广东老人被狗绳绊倒后死亡事件中,多数短视频传播者均未将老人被绊倒的画面打上马赛克,甚至还有个别视频制作者对画面进行了多次回放。在各种突发恶性刑事案件中,现场视频或监控视频的广泛传播则更为常见,特别是一些针对女性的恶性刑事案件发生后,个别短视频自媒体对受害者评头论足,导致“受害者有罪论”论调泛滥。近期,法制网舆情中心(ID:)注意到,已有部分地方公安机关在警情通报中专门提醒网民不要传播与案事件有关的血腥暴力视频,获得了舆论的支持和认可。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和借鉴,官方部门有责任引导短视频平台和用户对敏感案事件保持适宜的参与度,尤其是正在侦办调查的刑事案件,需要及时联系公安网信部门,查删有害信息,确保司法工作不受干扰。

3

压实平台责任 加强对主流用户群体的宣介引导

在舆论环境日趋复杂的当下,热点舆情总会伴生舆论极化现象,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宣泄裹挟着更多群体的态度,影响更多用户的表达。短视频与其他社交媒体一样基于算法与推荐引起信息茧房效应,能够触发舆论极化和舆论撕裂。如前文提及的,短视频正在席卷农村地区,深度影响青少年群体,而这两类群体法治素养和新闻素养较低,在辨识不良信息、虚假信息以及违法信息方面具有一定难度,容易被短视频“构建”的偏离主流价值观的极端情绪误导,可能会催生出线下的极端行为,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特别是这两个群体的重合部分,即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他们由于家长疏于管教,过早地接触甚至沉迷短视频。从这个角度来说,治理短视频平台上的虚假、违法信息,首先需压实平台责任,明确新闻事实和虚构创作的界限,如多数舆论在讨论虚假短视频时建议平台修改视频生产发布规则,加注视频标签提醒;其次,官方需针对短视频平台内容生态进行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引导,培养公众的法治素养和理性心态,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