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走进企业 | 太和纵横:深耕能源行业智慧物联,为我国近万公里能源管道“把脉”!
2023-08-06 10:31  浏览:27

为展示园区企业成果和企业文化,展示园中园高质量发展情况,促进招商引资,人才培养,带动产业发展,中关村通州园特策划《走进企业》专题报道,今天,让我们第二站走进位于中关村通州园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北京太和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太和纵横)

走进中关村通州园入驻企业——北京太和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几十平方米的实验室内,十余名科研人员正在对数十款高精尖仪器进行研发测试。这家看似规模不大的公司,科研成果和科技密度却大得惊人——他们曾参与建设了我国能源运输通道重大工程之一的中国石油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中、南全线智慧管道项目,以及中油国际尼贝管道数字化项目、中油管道视频融合中心项目等诸多重大项目!

赋能3371公里的

世界之最“动脉”工程

“成了!成了!”2018年冬天,北京太和纵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猛与公司技术精英们,在中俄边境黑河市的一处工地欢呼、鼓掌、拥抱。多年一遇的强冷空气席卷黑河,他们的脸上、身上挂满了霜,却丝毫冻不住喜悦的笑容。能让他们在零下40℃极寒环境中尽情庆祝的,是一个个看似并不起眼的“黑盒子”。

据介绍,唐猛团队所在的地方,正是被誉为“中俄合作的世纪工程”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北段起点项目现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长输天然气管道。在国内北、中、南段全线建成后,每年可向沿线东北、环渤海、长三角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天然气3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9省市4亿多人口,是堪称世界之最的“动脉”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黑河-长岭段)

施工现场

对于体量如此浩大、影响如此深远的世界级“动脉”工程,任何环节的微小差错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唐猛团队的使命,就是要为这条事关国家数亿人口的上千公里长输管道项目进行全程“把脉”,提供从施工到运营全周期的“智慧管理”,其艰巨程度和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岭-永清段)

施工现场

好在太和纵横有一支不惧困难、战无不胜的队伍。针对“一干三支”共1067公里的北段管道,在设计、采办、施工、竣工、运营等阶段中各种极为复杂的场景需求,团队通过物联网“端-边-管-云”体系架构,提供“一站式”工业互联和智能物联解决方案,将其打造成一条由数字管道迭代而来,具有全面感知、自动预判、智能优化、自我调整能力的智慧管道。

太和纵横技术人员在西气东输四线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分析

为了攻克“长输管道建设期数据采集困难,数据完整性长期无法保障”的难题,唐猛亲自挂帅,带领团队多次往返国内各重点长输管道建设工地,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现场调研和技术分析,充分了解了现场施工特点和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研发计划,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了多轮技术攻关,多次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确保研发方向的正确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以“黑盒子”为核心的
太和纵横“端-边-管-云”技术架构

经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终于在2019年成功研发出了国内首款针对石油及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期数据采集终端“DC-400/500系列智能工地一体机”。这款“黑盒子”不仅具有高性能、低成本的优势,还填补了国内市场的空白,迅速运用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受到了客户一致好评。

2019年12月2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来自俄罗斯总计1万亿立方米的清洁优质天然气将从这里入境,跨越3371公里的管道,一路输送至上海。这条天然气管道除了承担提升东部地区清洁能源供应量的重任,还帮助沿线地区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2亿吨、二氧化硫182万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和美丽中国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深耕能源行业二十余年

成就能源管道“把脉人”

能承担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把脉”任务,唐猛所带领的太和纵横团队必然是一批精兵悍将。

2011至2017年,唐猛先后任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北区总监、渠道部总经理和恒银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在我国能源行业通信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技术本领,对行业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

2017年,处于事业高峰期的唐猛,毅然选择继往开来、革故鼎新,与并肩作战多年的行业技术精英一起创办了北京太和纵横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发展动力,正式进军能源行业“两化融合”。

2021年,唐猛将太和纵横迁至中关村通州园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实际上,像我们这种创业期的中小微企业,在北京还是更想找到政策环境比较适配的地区,整体来说,中关村通州园政策支持力度更大此外,园区的领导从头到尾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各项匹配的政策,这使我们第一次感受到政府单位对中小微企业的侧重和关注。”唐猛说,“在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有不少行业上下游企业,在此安家会有很多行业交流与合作机会。”

目前,太和纵横自主研发的“边缘计算节点”设备已广泛服务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及国家管道公司的近万公里长输管道;协同业主开发的“智慧管道”和“智慧LNG”方案,源于业界领先的管道和场站完整性理论、基于持续十五年的最佳行业实践,已在国内多个接收站项目上线运行。公司还与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多所科研机构共同成立联合实验室,已具有4项发明专利与19项软件著作权等科研成果。

太和纵横参与建设的
西气东输四线施工现场

“在技术架构中,尤其要做好强‘端’、强‘边’,把能源安全牢牢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唐猛说,“今后几年,将在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客户合作的基础上,进军海外市场,在市场、方案、研发方面需要补强具有相关背景的优秀人才。”

未来,太和纵横将基于一以贯之的“客户、团队、创新”的价值观和文化归属,持续贯彻“共生、共长、共享、太和”的理念与愿景,进一步增强“AIOT+AIGC”技术储备,与业界朋友在万物互联时代,建立联接、共鸣共振、共建共享数字新基建物联大业。

点击下方小程序—滑动首页图片查看中关村通州园各板块简介及空间资源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