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年逛上海乐展,不得不说确实是过去三届里最惨淡的一届了。
其实,我倒并不觉得乐展是一年不如一年的,至少2024年我逛得很满足。2024年我逛了3天,虽然相比2023年已经有一些大牌缺席了(例如被众多观众惦记着的施坦威),但总体上产品和活动的丰富度却并未缩水,尤其是DJ Pro专区接连不断的精彩演出和包括TE新品在内的众多产品陈列,以及建了独立场馆的YAMAHA。看我去年发的小红书,也能看出各家厂商去年带来的产品线是相当丰富齐全的。
而这些,到了2025年,全都没有了。知名大牌来的更少了,虽然我对钢琴、吉他之类的领域并不太熟悉,但凭借印象和记忆,我也能看出来有一些品牌缺席了。而仍然参展的厂商,所展出的产品也比前两年少得多。我记得去年Korg光是舞台电钢就有七八台,Donner摆了两排电吉他,展位更是有两三个,滢万音频的架子摆得满满的,各种合成器悉数在列,奥斯中乐的机架也排满了整面墙。
今年,Korg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甚至都不在电声馆;Donner只有一个展位,展品少了很多,滢万音频的展台空白面积很大,去年展出的合成器有一半今年都没带来,midifan的音乐X未来专区更是在夹缝中生存,几乎没有几样新品,艺佰连腾的waldorf iridium也只带来了一台(去年我至少在三个展位看到了iridium)。N2馆一半是国产电吹管,一半是国产电子琴,没什么有特色、有新意的电子乐器,进口品牌就更难找了。民乐被压缩得只剩两个馆,还大部分都是小作坊,我分明记得去年有一个很大的展位展出中国鼓,今年好像中国鼓我只看到了一两面。去年有一个馆是卖书的,今年连卖书都没了,讲座什么的更是不见踪影。
当然,今年也解决了一些去年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音控变得更加严格,划分了静音馆和非静音馆,电子乐器也基本上都配备了隔音耳机,但展位上的演出数量和时长明显变少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今年官方的宣传口径面向的是所谓银发经济,但实际上今年到场观众里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变少了,现场尝试乐器的反倒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作为电子乐器爱好者,看到上海乐展连电声馆都在缩水,无疑是很心寒的。北京的交流方式这两年倒是越办越红火,颇有种中国合成器盛会北迁的趋势,但对我来说去一次北京可比去一次上海难太多了。我不禁犹豫,明年的上海乐展,还能看点儿啥呢?
#上海乐器展 #上海国际乐器展 #2025上海国际乐器展
其实,我倒并不觉得乐展是一年不如一年的,至少2024年我逛得很满足。2024年我逛了3天,虽然相比2023年已经有一些大牌缺席了(例如被众多观众惦记着的施坦威),但总体上产品和活动的丰富度却并未缩水,尤其是DJ Pro专区接连不断的精彩演出和包括TE新品在内的众多产品陈列,以及建了独立场馆的YAMAHA。看我去年发的小红书,也能看出各家厂商去年带来的产品线是相当丰富齐全的。
而这些,到了2025年,全都没有了。知名大牌来的更少了,虽然我对钢琴、吉他之类的领域并不太熟悉,但凭借印象和记忆,我也能看出来有一些品牌缺席了。而仍然参展的厂商,所展出的产品也比前两年少得多。我记得去年Korg光是舞台电钢就有七八台,Donner摆了两排电吉他,展位更是有两三个,滢万音频的架子摆得满满的,各种合成器悉数在列,奥斯中乐的机架也排满了整面墙。
今年,Korg被挤在一个小角落里,甚至都不在电声馆;Donner只有一个展位,展品少了很多,滢万音频的展台空白面积很大,去年展出的合成器有一半今年都没带来,midifan的音乐X未来专区更是在夹缝中生存,几乎没有几样新品,艺佰连腾的waldorf iridium也只带来了一台(去年我至少在三个展位看到了iridium)。N2馆一半是国产电吹管,一半是国产电子琴,没什么有特色、有新意的电子乐器,进口品牌就更难找了。民乐被压缩得只剩两个馆,还大部分都是小作坊,我分明记得去年有一个很大的展位展出中国鼓,今年好像中国鼓我只看到了一两面。去年有一个馆是卖书的,今年连卖书都没了,讲座什么的更是不见踪影。
当然,今年也解决了一些去年反响比较强烈的问题,音控变得更加严格,划分了静音馆和非静音馆,电子乐器也基本上都配备了隔音耳机,但展位上的演出数量和时长明显变少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今年官方的宣传口径面向的是所谓银发经济,但实际上今年到场观众里老年人的比例明显变少了,现场尝试乐器的反倒大部分都是年轻人。
作为电子乐器爱好者,看到上海乐展连电声馆都在缩水,无疑是很心寒的。北京的交流方式这两年倒是越办越红火,颇有种中国合成器盛会北迁的趋势,但对我来说去一次北京可比去一次上海难太多了。我不禁犹豫,明年的上海乐展,还能看点儿啥呢?
#上海乐器展 #上海国际乐器展 #2025上海国际乐器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