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聊一下水解酸化池设计要点
结合污水处理工艺特性和工程实践要求,水解酸化池设计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参数与结构要素:
一、池体基本参数设计
1)水力停留时间(HRT)
一般控制在4-6小时15,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或高SS污水可延长至8-12小时8。需根据进水有机物浓度(COD)及可生化性(B/C比)调整,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产甲烷反应。
容积计算:采用公式 V=Kz⋅Q⋅HRTV=Kz⋅Q⋅HRT(KzKz为总变化系数,QQ为设计流量)。
2)上升流速控制
常规设计流速为0.5-1.5 m/h8,需结合污泥层厚度(建议1.5-3.0 m)优化,防止短流或污泥流失。
3)池型与尺寸
推荐矩形池体,长宽比2:18,水深4-6 m5,有效水深与污泥区比例宜为2:1。
二、预处理与配水系统
1)预处理要求
必须设置粗格栅、沉砂池等设施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及无机砂砾,避免堵塞布水系统或占据有效池容。
对于含油或高脂类废水,需增设隔油池或气浮装置。
2)布水系统设计
采用分支式穿孔管布水器,支管间距≤1.5 m,孔径15-25 mm(常用20 mm),出水口距池底200 mm。
反射板或挡流板需均匀分布,确保污水与污泥层充分接触。
三、排泥与污泥管理
1)排泥系统
设置多点静压排泥管,排泥点位于污泥区中上部,每日排泥1-2次8。底部增设排泥管处理沉积砂砾。
污泥回流比建议10-30%,维持污泥浓度(MLSS)15-30 g/L。
2)污泥特性
污泥产率仅为好氧工艺的1/10-1/6,且矿化程度高,可直接脱水处理或回流至前端工艺5。
四、适用性与工艺衔接
1)适用废水类型
适用于低浓度(COD≤1500 mg/L)难降解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化工)及工业比例高的市政污水。
对含硫酸盐废水(如屠宰、皮革废水)适应性优于传统厌氧工艺。
2)与后续工艺衔接
与好氧工艺联用时,需控制出水VFA浓度≤300 mg/L,避免抑制好氧微生物活性。
若衔接MBR工艺,需避免高油脂或粘稠物质进入膜组件,防止膜污染。#污水厂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
结合污水处理工艺特性和工程实践要求,水解酸化池设计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参数与结构要素:
一、池体基本参数设计
1)水力停留时间(HRT)
一般控制在4-6小时15,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或高SS污水可延长至8-12小时8。需根据进水有机物浓度(COD)及可生化性(B/C比)调整,避免停留时间过长导致产甲烷反应。
容积计算:采用公式 V=Kz⋅Q⋅HRTV=Kz⋅Q⋅HRT(KzKz为总变化系数,QQ为设计流量)。
2)上升流速控制
常规设计流速为0.5-1.5 m/h8,需结合污泥层厚度(建议1.5-3.0 m)优化,防止短流或污泥流失。
3)池型与尺寸
推荐矩形池体,长宽比2:18,水深4-6 m5,有效水深与污泥区比例宜为2:1。
二、预处理与配水系统
1)预处理要求
必须设置粗格栅、沉砂池等设施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及无机砂砾,避免堵塞布水系统或占据有效池容。
对于含油或高脂类废水,需增设隔油池或气浮装置。
2)布水系统设计
采用分支式穿孔管布水器,支管间距≤1.5 m,孔径15-25 mm(常用20 mm),出水口距池底200 mm。
反射板或挡流板需均匀分布,确保污水与污泥层充分接触。
三、排泥与污泥管理
1)排泥系统
设置多点静压排泥管,排泥点位于污泥区中上部,每日排泥1-2次8。底部增设排泥管处理沉积砂砾。
污泥回流比建议10-30%,维持污泥浓度(MLSS)15-30 g/L。
2)污泥特性
污泥产率仅为好氧工艺的1/10-1/6,且矿化程度高,可直接脱水处理或回流至前端工艺5。
四、适用性与工艺衔接
1)适用废水类型
适用于低浓度(COD≤1500 mg/L)难降解工业废水(如印染、造纸、化工)及工业比例高的市政污水。
对含硫酸盐废水(如屠宰、皮革废水)适应性优于传统厌氧工艺。
2)与后续工艺衔接
与好氧工艺联用时,需控制出水VFA浓度≤300 mg/L,避免抑制好氧微生物活性。
若衔接MBR工艺,需避免高油脂或粘稠物质进入膜组件,防止膜污染。#污水厂毕业设计 #环境工程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