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资讯
会展数字化为何难以推动?
2023-06-13 19:17

会展数字化受制于多种因素,至今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今天就继续和大家探讨探讨影响会展数字化前行的原因。

会展数字化推不动

主要原因是什么?

数字会展前瞻

01、不是一把手工程

一般来说,会展企业的数字化都是“一把手工程”,但即便是一把手工程,也不见得能成功。这里的关键问题是,“一把手工程”不能只当成一个口号。

怎样才算一把手重视呢?

八个字:领导真懂、真抓实干!最起码也得是“领导半懂、纳言拍板”。

最怕的是平时不指挥,但出错了就打板子,尤其在验收时,领导临时了解就可以将一个破局面说的头头是道,这样执行部门和技术公司都很头疼。

02、当成短期行为,缺少长期规划

数字化建设绝不像办场展和会,有个半年一载的能有收成了。会展企业的信息化起点一般都是有个痛点不解决不行,然后延伸到更大范围的信息化,但问题恰恰就出在后半部分,到了更大范围需求讨论的时候,往往就失去了航向。

做信息化是为了数字化转型,做数字化转型是为了创造新收入,通俗点讲,一切数字化,短期都要为营销服务,长期都要为营收服务。

为营销服务就是对内,服务市场部门和业务部门,能促进他们产出的“猫”都是“好猫”;为营收服务就是按顶层规划的数字化转型阶段目标达成后,可以产生新的增长极。

03、没有专业人才

懂展览、懂技术、懂数据,还得爱学习钻研,与时俱进,这样的人才在一个会展企业全部配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经常大部分还是得借助外脑,再渐进式转型,降低风险。

4、希望少花钱多办事

老板都希望少花钱、多办事,这没错,但是数字化建设没有充足的预算准备,动手前真的建议再斟酌斟酌。

这个就是个花钱的事儿,但多办事儿这点,是可以优化的:选择大而全的数字化,成功概率往往低于小而美的切入。

5、对技术的依赖心理太大

大部分会展企业属于中小企业,技术并不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唯一关键要素,对中小企业而言,就更加不是了。

人才是第一位的,一个靠谱的领头人顶得上千军万马,这一点都不为过。无论规划的多么完美,数字化转型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有一个靠谱的领头人带着去进行钻研、分析、找解决路径,成功只是早晚的事。

以数据为中心建立闭环的业务流程和服务流程,单点实验、局部推广、扩展复制、运行管理、优化创新这样的五步打法,我们认为更适合大多数会展公司和办会办展的商协会。

会展数字化转型如何入手?

数字会展前瞻

细微处入手,先建立自己的数据闭环。

举个例子,当用户在展会的线上平台浏览时,前10个页面都可以免费看,点开第11个时,需要手机号校验登录,自此以后,用户就是登录状态了,她在平台上看了什么、搜了什么、哪些页面停留得久等等这些行为信息就有了。

等用户预登记时,再去完善其他信息,这叫分级注册,不同级别的用户,再和不同的权益等级挂钩。

用户到场后,这个手机号也就把她在线上数字世界和线下实体展会的身份完美对应了。

它带来的好处是用户画像将大大丰富,数据的使用维度大大提高,对用户需求把握更精准,提供的服务和内容自然更有针对性,对业务的促进也就显而易见了。

了解用户更多了,通过新模式或新服务创造新收入的机会也就更多。

再举个例子。近几年,我们帮一些展会做闭环模式的现场门禁登记服务。

如数据管理、注册、实名认证、制证、门禁签到等等这些软件系统都给到主办方,我们只提供人和设备,一切数据和服务都在主办私有的系统里跑,而且做脱敏处理,不需要用Excel表把数据导来导去,数据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也就是“软实力”都是主办方私有的,其他的人和设备可以对接任何供应商。

这带来的重要变化是:从分级注册开始,所有系统都是主办私有的,互联互通,众在线上干了什么、分级注册流失了多少、转化了多少到预登记、最终多少到了现场制证、分别都来自哪个渠道、入场了几次等等,这就形成了一个数据闭环,而不像过去,系统、人、设备,统统外包,这些宝贵的数据沉淀就没有了。

这些都是大部分展会现有信息化里的一部分,很细微又很重要。

我们建议从这些细微处入手,“以数据中心”先让主办自己成为闭环的中心。

以上是我们对于数字会展的粗浅理解,可能有不对的地方,欢迎交流。

了解会展最新资讯,探索数字化未来,数字会展前瞻作为一个会展人的互动交流平台,欢迎大家积极讨论,交流学习。

欢迎加入「数字会展交流群」

???

END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