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这个品牌的营销卖点我给满分!给到用户心动的核心理由
2024-04-25 12:59  浏览:7

“卖点”一词,来自50年代初美国人罗瑟·瑞夫斯(Rosser Reeves)提出的USP理论( 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独特的销售主张)特点是必须向受众陈述产品的卖点,同时这个卖点必须是独特的、能够带来销量的,所以又被人们简称为“卖点”。

每个企业,都希望能够为自己的品牌找到独特的卖点,寻找卖点时,大家或许都或多或少用过这些步骤,第一步,盘点产品所有的卖点;第二步,挑出最大的那个卖点;第三步,把那个卖点扩展成一句话。

拿大家经常看到的代餐产品来说吧,它的产品卖点有:饱腹、营养均衡、热量低、口味好喝、便于携带、颜值高。然后提炼出一个关键卖点“饱腹”,再扩展成一句话叫“饱腹黑科技”。这就是大部分品牌打造卖点的方法。

但如果竞品也打“饱腹”,你怎么办?如果“饱腹”这个卖点打出去后,发现不带货怎么办?那部分不care饱腹的用户,你如何区别对待?

你看,卖点看似每个品牌都有,可一旦较起真儿来,有的卖点可以“真金不怕火炼”,有的卖点就成了摆设。

如果把“卖点”再通俗一些来讲的话,卖点就是用户选择你的理由。显然,理由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有说服力越好。就算是没有系统学过品牌和市场营销的人也知道:要在一堆卖点里,挑一个最大的卖点和消费者沟通,这就是所谓的“核心卖点”。

用牛奶品牌举例。用户买牛奶,主要是为了补充营养,而牛奶里最大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所以,你看特仑苏和金典一直在对标蛋白含量,你打3.6g/ml,我就打3.8g/ml。蛋白含量就是牛奶品牌的核心卖点。
*以下图源网络公开资料,侵删

但找到「核心卖点」并不能让你一劳永逸,因为“核心卖点”很可能会“过时”。

比如,OPPO手机曾经的“核心卖点”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现在呢?OPPO在广告宣传中的「核心卖点」是“拍照和摄影功能”。因为手机待机时间问题,正在被技术攻克,再加上充电宝的普及,待机时间已经不是用户最在意的卖点。反而,随着短视频、社交软件的崛起,年轻人在使用手机时,更在意的功能是“拍照和摄影”。

“核心卖点”指的是:在所有卖点里,当下最为卖货的那个“点”。不能卖货,“点”就没有用。高翎的张磊提出“做时间的朋友”,被罗振宇不断的贩卖下,大家无论做什么,都想做“时间的朋友”,但很少有人会问,时间和不和你做朋友。“卖货”这回事,就是需要争分夺秒,有今天才有未来,你和销量做朋友,时间才能和你做朋友。

那王老吉的“怕上火”算不算卖点?沃尔沃的“安全”算不算卖点?如果以纯粹的定位理论来讲,这些算定位,而且将卖点定义为过去式,定位定义成现在式。很多人也强调,在定位时代,不需要卖点;其实恰恰相反,在定位时代,卖点反而变得更重要,因为你要将定位打穿打透,你的定位是靠卖点给支撑起来的。

如果王老吉没有传承百年的配方,没有广东凉茶这些卖点,能支撑起来“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个定位,喊出“怕上火,喝王老吉”大家还会相信么?

对于品牌来说,找到卖点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表达卖点。

一个饮用水品牌的卖点是“水源地”,卖点表达是“纯净的天然水”,那么,这个卖点完全没有用户感召力。但如果这个品牌卖点的表达,变成“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呢?

品牌卖点不是寻找事实支撑,而是做好认知差异。如何表达卖点的重要性,往往大于如何找到卖点。卖点要卖货,关键看表达。

卖点要卖货,关键就是要解决四个问题。

问题一,产品迭代了,如何让用户接受新卖点?
问题二,卖点很复杂,说不清楚,怎么办?
问题三,和对手卖点雷同,如何做出差异感?

问题四,卖点不带货,要不要更换卖点?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产品迭代,如何让用户接受新卖点?

当一个老品牌更迭了自己的卖点,如何才能让熟悉自己的用户快速接受呢?最简单又最高效的方法是:把新卖点嵌入到用户原有的生活习惯里。

举个常见的例子,最近大家用过滴滴打车吗?有没有发现结账时,会自动跳到“滴滴支付”的界面。如果你换成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账单就会涨几块钱。如果只是给用户推广“滴滴支付”的广告,转化率一定不高。因为用户要填写个人信息、绑定银行卡,这么麻烦的事用户是没有耐心做完的。但当滴滴把“滴滴支付”嵌入到“结账”这个环节上,用户为了占几块钱的便宜,就很容易顺手绑定银行卡。

所以,一切新卖点在推广时,应该寻找旧习惯。一旦一个新卖点和某个旧习惯吻合,新卖点就会迅速被接纳。

接下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卖点很复杂,说不清楚,怎么办?

所谓“卖点”,其实就是把一件商品的购买理由浓缩成一个标签。让用户可以“一叶知秋”、“一粒沙里见世界”。

但不是所有品牌都可以被简单概括。比如亚马逊是什么?是跨境电商?是线上书店?是大数据公司?是云计算先驱?

对于很多超级品牌而言,我们完全没法用一个卖点去概括它。

如今,很多品牌都跨越了品类界限,进化成了非常复杂的物种,他们的卖点很难说清楚。当你无法简练地概括出自己的卖点时,就不要试图“说清楚”,而是要想办法“说动”用户。

接下来解决第三个问题,和对手卖点雷同,如何做出差异感?

一个品牌很难独霸一个卖点,只要你的行业是赚钱的,总会有对手和你喊出一样的口号。但有意思的是,事实和认知的事实,往往是两回事。同样的卖点,只要你的表达方式不一样,在用户听起来,就成了另一种卖点。

想制造这种卖点差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切换讲述视角。有一些品牌通过切换讲述视角来传达卖点。

比如,新消费品牌“亲爱男友”,是一个男士美容品牌,它就经常用“女友视角”,来阐述男士产品的卖点。亲爱男友的沐浴露或香水,会找抖音里的女性网红做广告,说男朋友洗完澡或喷完香水的味道让自己着迷,从女性视角让你别做“臭男人”。男士香水这种产品,无论如何都脱离不开“好闻”这个卖点。但是男生自己说“好闻”,只是算一种迷之自信。女友口中的“好闻”,就等同于男性魅力。

同样的卖点,为什么切换讲述视角,就会变得更有说服力呢?因为人是社交动物,很多消费其实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满足社会中的地位。所以,带着关系的讲述视角,会添加很重的情感分量。

接下来解决第四个问题,卖点不带货,要不要更换卖点?

当卖点不带货时,大家第一反应是卖点找错了,找了一个“伪卖点”。其实有时候不一定是卖点不对,而是卖点的表达不接地气。

举一个我经常提及的例子:脑白金的广告。大家都知道脑白金的广告语叫“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

请问这句话里有任何产品卖点吗?没有。

这个文案里提及的只是一个“送礼”场景。其实,脑白金产品有四个功能性卖点:改善睡眠、改善肠胃、抗衰老、减少感冒次数。

一个保健产品,在广告里只字不提自己的功能性卖点,为什么?因为产品卖点不等于用户的“买点”。

当时史玉柱做市场调研时,天天到公园和大爷大妈聊天,他发现大爷大妈认为脑白金好,但他们根本舍不得花钱给自己买,脑白金这种产品只能是子女买来孝敬父母。所以,卖点可能是真卖点,但卖点并不能保证有购买力。

如果想把产品卖点转化成用户的买点,就必须把卖点落实到用户的购买情境里。只有情境激发了用户需求后,卖点才可以被用户接纳。情境负责领顾客入门,卖点负责让顾客掏腰包。

- END -

READ MROE |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新锶体验』公众号
设置星标,精彩不错过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注册可获取更多品牌体验相关,并有专业顾问1对1咨询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