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 蓝字关注免费订阅
诸位看官,不妨先听兔子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某次进出口博览会上,中国某机床厂家展出了一款1μ切削精度的超高精度加工中心。德国人非常震惊,表示:你们用3万转的电主轴就能做到我们5万转的效果,中国高精度加工技术的进步让人惊讶。但是基础工业基础薄弱,芯片封锁的教训极有可能在高端轴承上重演,中国高精度加工再再一步突破,一旦形成规模,高速轴承封锁级别上调可能已经在路上了。
高端制造业离不开高精度加工,高精度加工离不开高精度机床,而机床作为一个极复杂的运动系统,轴承体系就成了机床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如果非要用四个字形容中国轴承产业的话——不大不精成了中国轴承界的一个形象的写照。
即使是在中国制造业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国轴承界依旧面临着诸多问题。由于基础科学与理论的缺失,其他行业那种用规模换取低端市场,再向高端渗透的方法在轴承界难以实施。轴承是核心的基础零件,轴承工业是国家基础性的战略性产业,从建国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发展出一份独立自主的轴承工业体系,但是现在看起来见效甚微。即使从咱们引以为傲的生产规模上来说,中国轴承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也只有世界第三,这还是算上了大量凑数的低端、廉价轴承后的结果。按照2014年数据来看,中国有1600多家轴承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多万人,但是能够设计批量生产50000转以上的高速轴承的厂家有几家呢?0家。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主机行业承受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对配套轴承的需求锐减;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 我国轴承企业低成本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之前大量重复建设的低端轴承厂产能过剩,而向高端轴承技术突破又步履艰难。轴承三大件:轴承钢、专用装备和滚子的三大短板,以较大的视角来看,是在与世界先进水平逐步拉大的。
轴承行业是整个高端制造行业的基石,与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3) 航空航天装备; 4)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5)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6)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7) 电力装备; 8) 农机装备; 9) 新材料; 10) 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突破进度息息相关。尤其是高端机床和机器人行业,这项技术不突破,中国高端制造转型也就成了无根之水。
那么是否真的如同德国人说的一样,中国高端制造业完全掌握在德国的轴承手中,一旦断供,就只能如同中兴被断供芯片一般,只能请来几个太上皇供着,以求维持芯片供应呢?如果中国轴承继续维持现状这种想象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2025年就要来了。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专务委员何加群何委员的说法,中国轴承行业的突围之路正在有序展开,主要行动包括三个方面:
产业结构调整
扶优汰劣,做强做大一大批,淘汰退出一批,优化组织结构,化解过剩产能。不仅要培育出年销售产业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还要培养出一批在细分市场中进入行业前列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产品进入细分市场前 10 名。产业结构调整将获得大量的政策支持、订单支持和财政拨款,以求整合出一批与世界八大跨国轴承公司具有相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产轴承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
重建行业基础理论共性技术研发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筑巢引凤”,引导创新要素( 人才、软硬件) 向企业聚集。简单的来说还是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轴承技术研发人员的工资待遇,有效遏制当下的高校硕士博士逃离制造业的现状。
抓住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趋势
航空发动机 、轨道交通车辆、汽车 、数控机床、冶金轧机 、石油钻机、 风力发电机等装备和主机的主轴承发展为传感器 , 具有远程状态自动检测、故障自动诊断和报警的轴承单元,进而发展成具有自主调节预紧力和润滑状态的智能轴承单元。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降低了传统轴承对材料以及加工技术的要求,咱们可以通过设计补偿算法,提升轴承的性能。如同文章开头的较低速轴承完成高速轴承才能完成的加工精度一般,高端制造的路是堵不死的。
实际上2015年以来,国内轴承产业就成果频出。无论是河北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的高精度机床主轴轴承,还是洛阳轴承的高端航空轴承、超大型风力发电机轴承和高铁轴承等。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自下而上的突防体系,目前国家重大专项中自主轴承率可以达到80%,国产替代能力将近百分之百。就让德国人在他们的高傲中继续不可一世吧,中国2025决战之期将至,封锁吧,封锁吧,我们会向世界证明中国高端制造是封锁不住的。
喜欢这篇文章,请点一下好看,对作者是最大的鼓励,谢谢!